LEZS 07  

 

CNEX「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影展:
大師紀錄片中的認同政治

文/趙士麃Bruce (影像文字工作者、視覺文化評論人)

 

紀錄片是迷人的,因為它強調對真實的創造性處理;紀錄片是危險的,因為一不小心,它便可能成為掩蓋真實世界的欺瞞影像。紀錄片是每個時代精神與價值的萬花筒,它捕捉註定消逝的時代風華,也解構社會文化的意識形態結構,更是政治與社會事件的「發聲⁄媒介。我們得以看見那些——我們所看,而不見。

 

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至今已第五屆,今年影展主題以「青春有為」來訴求青年的公民意識,從9月29日開始,於誠品視聽中心等地點播映,為期9日。影展開跑前,CNEX籌備四場深度論談,不僅免費放映影展強片,更邀請學者專家,分別討論「從紀錄片中透視公民意識」(聞天祥,7月1日)、「從搖滾史看公民意識」(馬世芳825日)、「公民不服從運動」(吳叡人9月22日)以及「科技與公民運動」(張鐵志,10月6日)。

 

此次影展分別規劃「大師專題:曾奕田」、「青春與政治」、「青春的自我意識與實踐」、「青年不可不知的公共議題」、「音樂專題」以及「動畫紀錄片專題」。以此規劃一系列關於現下世代自我認同、公民社會以及全球議題等不同尺度的議題,企圖挑起觀眾的反動神經與革命血液。

 

此次大師專題曾奕田(Arthur Dong),為華裔美國人,曾獲三個日舞影展大獎、五項艾美獎題名以及一項奧斯卡獎提名。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好萊塢華人》(Hollywood Chinese)更是第44 屆(2007)金馬影展最佳紀錄片。曾奕田影像風格樸實,若在當今眾多攝影風格強烈的紀錄片裡擺放他的作品,便會發現他的影像,如人類學家的田野描述,細膩而紮實,耙梳著權力中心的邊緣議題。

 

他關注美裔華人的議題:移民與自身文化流動、以及都市中心的邊陲中國城,以及中國城裡的華人與女性。此次專題選入兩部他的短片,分別為《縫紉的女人》(Sewing Woman)與《金山音樂傳奇》(Living Music for Golden Mountains)。前者是導演自身母親的移民故事,後者則是關於舊金山移民流岸尋離的歸鄉情感。

 

《好萊塢華人》顧名思義拍攝在好萊塢發展的華人歷史。這些被好萊塢優勢所他者化、單面化的想像身體,如何在不同世代華人導演、演員、編劇以及攝影等人的耕耘之下,展開多元的面貌。此片為好萊塢華人的身體形象流變拼湊出完整的歷史與政治脈絡。片中李安、王穎、譚恩美、陳沖、關家倩、周采芹、吳漢章等華人電影工作者均留下珍貴的影像記錄。

 

本身為同志的曾奕田,在同志議題上的處理更為尖銳。他並非僅是描述同志社群的認同問題,而是將格局拉大至社會與政治層面,它所選擇的表述對象,更是以反轉表面優勢地位之姿,道出父權社會對同志文化壓迫與暴力的複雜結構。

 

在《家庭基礎》(Family Fundamentals)裡,道出三組基督教名人家庭與暗櫃孩子的矛盾。鼓吹同志治療的教會領袖Kathleen,卻對無法治療自己離婚出櫃的女兒以及同志孫子。父親為牧師的美國空軍一級上尉,遭受美國軍方的同志政策的壓力光榮退役後,與父親疏遠,並且不斷收到家人寄來「改變生活」的勸告信。積極公開反對同性戀的前共和黨國會議員Bob,一直將其國會助理Brian視為己出,情同父子,直至Brian丟出震撼彈公開出櫃。藉由這些不能戳的秘密,曾奕田直搗美國文化與宗教裡,最深層的矛盾情感以及自我束縛。

 

而《殺人有理》(Licensed to Kill)更直接將鏡頭對準了監獄與矯正所裡曾對同志施暴的受刑人。原是社會優勢結構的主體,反而變成既是社會的邊緣囚犯與失聲族群。影片更驚人的揭露,這些男性施暴者對同志的攻擊,有些源自於自己認同矛盾的否認、甚至有曾被同性性侵的過去。同志議題的紀錄片,鮮少觸及這樣的雙重弱勢身份,更讓這部紀錄片十足珍貴、是不容錯過的大師之作。

 

此次尚未選進大師專題的遺珠影片《走出槍口》(Coming Out Under Fire),也非常值得喜愛紀錄片的觀眾找尋觀賞。此片以二戰時期的美軍「不問,不說」政策為背景,娓娓道出男女同志,因身分認同,而糾結在愛國參戰與從軍認可的哀愁之中。也在這樣雙重的矛盾夾縫裡,看見國家機器的控制與壓迫。

 

曾奕田不僅是一位紀錄片導演,也是一位尖銳的記者、細膩的人類學家,更是用功的歷史學者,接著又搖身一變,成為反壓迫的社運人士。紀錄片所能帶來的,不是僅僅是過去歷史的留存與再現,更是未來美好社會的顯影。不過,紀錄片並非帶領我們一起前往美好世界,而是避免同質單一,並呈現異質多元,你有你的美麗世界;而我,也有我的美麗。

※本文刊登於LEZS雜誌七月號

arrow
arrow

    2014 CNEX 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