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Gleaners and I 2.jpg

 

艾格妮撿風景 The Gleaners and I 

法國France/ 2002 / 82 min / 導演 Director: Agnès VARDA

誠品信義10/30,16:30   信義威秀10/31,17:30

從米勒的名畫「拾穗」開始,影片旁徵博引地拍攝法國各式各樣以「撿拾」為生或為樂的人。從廢棄的家具、材料到心型馬鈴薯,艾格妮華達以驚人的統合力,將這些看似無關的片段,串連成對生命的溫柔珍視,而影像本身也成為一種生命風景的撿拾。

Voted the best documentary of 2001 by the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gnès Varda's universally acclaimed 'wandering-road documentary' focuses her ever-seeking eye on gleaners: those who scour already-reaped fields for the odd potato or turnip. Her investigation leads us from forgotten corners of the French countryside to off-hours at the green markets of Paris.

 

CNEX顧問 / 知名導演 楊紫燁推薦

艾格尼絲·瓦爾達可謂是法國最果敢、最卓爾不群的電影人之一。她從法國油畫《拾穗者》中汲取靈感,創作了本紀錄片《我與拾穗者》。1867年,法國油畫巨匠讓·弗朗索瓦·米勒創作了《拾穗者》,描繪農村秋收之後,三名農婦於麥田中彎腰撿拾麥穗的場景。這一名畫至今懸掛於巴黎奧賽博物館。本片的主題是“拾穗”:撿拾他人遺留之物,作為己用;這一傳統悠遠流長,如今卻備受威脅。

 不過,本片最能激起我興趣的,是瓦爾達將拾穗者與自己作為一個電影人的經驗緊密勾連——畢竟,電影創作尤其是紀錄片創作是基於“現實的遺留”而產生的,即創作者能無償地收攝現實,同時又無損於現實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創作本質上無非也是一種“拾穗”。

與上述類比相比,更值得關注的是,瓦爾達在影片中敏銳而巧妙地提出了一個問題:何為電影的本質;且回應了長久以來的一個爭論:關於電影特性的思辨歷來有兩大傳統,其一以安德烈·巴贊為主要代表,舉盧米埃兄弟的作品為例,他認為現實自然存在且自然呈現,但電影收攝後的現實,卻比實時的、轉瞬即逝的現實具有更加完整、細緻、可信的潛質;另一傳統來自喬治·梅裡耶,他認為電影即為幻象,其獨特之處是收攝現實後,將其組合為全新之物,在此意義上,電影即在解構或移除現實。但在瓦爾達的這部片子中,她所做的卻是將此兩種傳統融為一體,從而形成更具挑釁性的組合。

艾格尼絲·瓦爾達的電影關注紀錄現實主義、女性議題以及社會評論議題,具有獨特的實驗性風格。她是我最為欣賞的電影人之一。

The Gleaners and I.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2014 CNEX 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