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ACAO_vol.8_65

CNEX 「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影展

文/趙士麃Bruce

本文轉自:CACAO雜誌VOL. 08

 

邁入第五屆的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以「青春有為」(Youth and Citizenship

)為主題,從不同的尺度觀看青年生命經驗與社會議題。將於9月29日至10月7日在台北信義威秀與誠品視聽室映演。

 

「大師專題」(Filmmaker in Focus)聚焦在2007年以《好萊塢華人》(Hollywood Chinese)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華裔美籍導演「曾奕田」(Arthur Dong)。大師影片中,《殺人有理》(Licensed to Kill)以尖銳的觀點拍攝虐殺同志的「施暴者」,觀點特殊,鏡頭對準原是優勢結構,轉變成邊緣囚犯的受刑人,深掘其「恐同」心理與生命經驗。片中,施暴者的自白所揭露的驚人過去,衝擊力十足。

 

在「公共議題」(The Must-know Public Issue)單元中,《正面蕉瘋》(Big Boys Gone Bananas!*)與《永不放棄》(Give Up Tomorrow)兩部紀錄片宛如劇情長片,節奏精準。前者為瑞典紀錄片導演受跨國食品公司威脅打壓,掌控發聲權力的導演,竟被美國影展遺棄,孤身奮戰,直至瑞典部落客與國會起身相挺。後者是關於菲律賓的司法案件,導演以調查報導的方式,深入一樁西班牙裔少年被控犯下的姦殺案。其中的司法疑點配合影片結構層層推進,每個轉場都有戲劇性的轉變。

 

另一單元,「青年自我意識與實踐」(Self-Awareness and Realization of Youth)則聚焦以影像記錄心理層面的影片。荷蘭影片《曾經嚮往》(All we ever wanted)以詩意的影像,表現生活光鮮亮的藝術工作者不為人知的心理疾病與焦慮,點出當代媒介流動,處處都是機會,這「最好的年代」,卻也同時是「最壞的年代」。來自波蘭的《美好就在眼前》(We will be happy oneday),拍攝貧窮小鎮青年的電影夢。導演將手機低階錄影與高畫質影像交互使用,巧妙堆砌出兩種不同的心理視角與生活質感,影片結尾短短的一句話,讓所有追夢者都有勇氣面對艱困的未來。

 

岩井俊二在其反核紀錄片《311之後》(Friends after 3.11),以冷靜疏離的鏡頭,搭配年輕人熱血態度與純真情緒,在紀錄片中帶出他獨有的末日隱喻與符號。《普丁之吻》(Putin’s Kiss)流暢細膩地拍攝女青年政治家,如何逐漸認知她對普丁的絕對信念,其實更像是一場集體式的洗腦與操弄,這個吻,絕不單純。來自瑞典的《愛上恐怖份子》(TUSSILAGO)則用精準的動畫暗喻推動故事,道盡愛情中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官網:fest.cnex.org.tw。

 

作者介紹/趙士麃 Bruce CHAO

文字、影像與劇場工作者,台大新聞所碩士(MA in Journalism, NTU)。曾旅居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修讀視覺文化碩士課程(Visual Culture master courses)。藝評、影評以及文化觀察專欄散見平面、網路媒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2014 CNEX 影展 的頭像
    2014 CNEX 影展

    2014 CNEX 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2014 CNEX 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