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愛去・愛來】試片會錦囊(下)

 

 

《我不屬於》

videohead (影評人)

導演為流寓外國的巴勒斯坦人,長期以DV記錄他的離散族裔,並反覆返回他的「故鄉」- 不是巴勒斯坦,而是位於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區。跨越多年的大量影像與訪談,經過導演匠心剪接,構成一部詩意而感傷的巴勒斯坦紀錄片。- 支持巴勒斯坦!

林佑運(自由撰稿人)

一個不屬於我們的世界,也不屬於影像中被攝者的世界,那這是誰的世界?
如果這是一個可以完全抽離使我們保持客觀的世界,又為什麼有許多類同的事件正在發生?族群的衝突,戰時英雄在戰後身份的徹底扭轉而不適應,影像中同時在時間與空間中營造的迷宮迴龍,就在夜巷中只能前行卻怎麼也繞不出的絕望一同令人無力。
四年一期世族賽讓居民可以藉由支持不同國家的隊伍似乎瞬間有了國籍,導演在每年暑假回到難民營必須用不同身份進入訪視,「所以,你叫這生活嗎?」

陳沛妤(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執行主編)

這是一部很溫熱的紀錄片。歷史、戰爭對一般人而言是很嚴肅且難相處的,可是作者運用自身主觀的鏡頭語言及獨特的詮釋方式,讓歷史的傷口化為幽默而多變的視界。
影像的表現形式採用電視錄像、新聞畫面、照片及舊電影交互穿叉的方式,訴說了每段微小的故事。看似散亂卻環環相扣,每個情節間都串聯出精彩並引人好奇的真實現場,令人不禁想一探究竟。

孫世鐸 (影評人)

在俯瞰的歷史影像中,難民營是被圍困的「世界」,而無國的難民在其中以世界杯的影像與異國的旗幟試圖擴張「世界」- 當不再受到圍困的主角讓攝影機如附身一般,第一人稱自由往返於國界,卻終將發現那依照影像被構築的過去,不再可能被跨越,他也不再可能看到自己的曾見:「我不屬於」祖國,也不再屬於影像中的祖國。

劉維人(自由撰稿人)

流亡是一種持續困於牢籠的狀態,你不能擁有力量,不能擁有自己流亡的願望。

流亡者擁有的不會是一個具體可能的未來。當一切當下的現實成為暫時的,不該認同也不甘認同的低谷,離開現實便成為了唯一可能的夢想。但離開現實是發散的。是沒有共同性,不知能往何處,不能在生命裡決定什麼,該留下什麼,該丟什麼的一種虛浮。沒有人能夠將自己的生命投入「離開狀態」這個願望當中;而沒有了願望便沒有了滿足與失落的條件,沒有構成生活中每個確實瑣事意義的積木,經至失去自我,以及掌握自我的自由。

此時此地的現實無路可出,於是生命中最清楚的價值成為了遙遠的過往,成為永遠不該發動也永遠不會有結局的反抗返鄉,成為共同抗爭的革命情感,甚至低畫質片段化的home video。如同導演刻意選擇的70年代美國home movie 格式,50年代的Jazz主題曲,以及Abu Gyad 聆聽的異國音樂,能夠寄託心靈的一定必須離得夠遠,遠的不能被完成,也就不可能在失敗後失去活下去最後的藉口。

 

 
 

《再見了,菲林》

徐明瀚 (Fa雜誌電影欣賞 執行主編)

當人們說電影是個工業的時候,可能忽略一部電影有多少環節是沒有手工就無法完成的。這在膠卷的時代尤是如此,無論是沖印、剪接到上字幕都有手作的痕跡。
令人感到反諷的是,數位(Digital) 一詞的字根Digi,也跟手指頭有關呢!現在我們走入了全面數位的時代,有多少還會記得電影的手感與魅力呢?再見了,菲林!

videohead (影評人)

數位時代令膠卷電影逐漸消失 –原本象徵了「摩登時代」及「機械時代」大螢幕。背後的膠卷工業,如今也成了讓人懷念的手工老行業。我們失去的不只是「菲林」(film)特有的光影質地,也遺忘了幕後讓菲林變成電影的人們 – 這部紀錄片讓他們走到前台,接受觀眾們的致敬與感激。

 

《挖眼睛》剧照-1-大

《挖眼睛》

Lan (信使譯站譯者)

雖然整部影片都圍繞著江湖藝人二后生被挖眼睛的慘烈故事,但卻讓人看見市井小民在不易生活中磨出的強韌和寬容。在情與愛的追求與捨棄之間、努力賺錢養家與賭博散財之間,生活逐漸替人們備好該有的一份妥協和知足。二后生即便雙眼看不見,內心卻清楚知道,人生就如自己所唱的戲,演出時可以慷慨激昂,竭力籠絡眾人目光和耳朵,但唱累了就該下台離場,讓一切隨風而逝。既然往事已矣,不如就學會享受當下吧!

videohead (影評人)

因情傷而被刨去雙眼的「二後生」,如〈沙河悲歌〉般吟遊內蒙,唱著猥褻的性,詭麗的死,如獸的生,冰冷的錢。全片充滿荷索式的殘忍與善良,光影歌樂皆濃烈。
然而,正如二後生自己所言,這個世界是黑暗的。

孫世鐸 (影評人)

如何可能從Cassettes的《首演之夜》轉向Ritty Panh 的《S-21》?當舞台演出的空間假設被轉化成攝影機運動本身,逆光型塑面孔模糊的皮影戲效果,徐童一向關住的「命」彌散為「共命」,即使觀眾依舊看見,主角繼續唱「自己的」故事,我們仍能在所敘場景的重訪中,一邊同感眼的挖去,一邊替代主角「看見」。

徐明瀚 (Fa雜誌電影欣賞 執行主編)

徐童《挖眼睛》為我們示視的哭喪守靈者舞台,已非西方悲劇中純粹提供心靈淨化之用的場所,在導演鏡頭下後二生自曝挖眼慘劇的賣藝生涯中,表演者和觀眾都難以置身事外,若還可以笑而置之,那將是蒼涼但莫大的幸福。

陳沛妤(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執行主編)

如果光明的人生突然一片黑暗,再也看不見,會是如何呢?運用唱曲及日常生活瑣碎事件的雜記,串連出男主角的人生過往。其實他的心已死,卻不斷透過唱戲帶給大家光明的希望,甚至在吟唱喪禮的場合也保有歡樂的一面。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轉彎,是為了看見另一種風景,用心去感受的景色。

 

 

 

 《喬大叔來了》

陳沛妤(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執行主編)

「一旦你和他產生友誼,當他們離世時,你會非常的難過。」

珍惜身邊的人,聽起來很容易,可是做到卻很困難。有沒有一些時刻,你會覺得關心外面的朋友會比與自己的親人相處要來的簡單。我們都會老,總有一天會離開,本片輕鬆且愉快的拍攝手法,體會到的是溫馨及感動。這是一段很令人想一再回味的好故事。

孫世鐸 (影評人)

在以時令與季度測量的影像過程中,「日」常的形貌顯得逐漸模糊,遑論鏡頭面對的是幾乎不會有所改變的老人。然而在主角近乎憂鬱的藏身狀態裡,與村民的期會、許若,仍不僅是空間的往返,亦是觀眾對時間的覺知。「喬大叔來了」看不見的比看見的更多,而我們似乎也都成了藏身。

 

  

《小姐你好》

鐵道迷(信使譯站 譯者)

這部紀錄片是關於「性」與「愛」的辯證,透過一個自閉症大男孩,解讀了人類最終極的哲學課題。

陳沛妤(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執行主編)

最近許多關於對「靈魂伴侶」的討論,到底心靈與生理之間的需求,可以有什麼可能?影片風格將主角的心理狀態及行為模式表露無疑,而兩位好朋友的熱心及幫助朋友的努力,創造出影片中幽默詼諧與緊湊的氛圍,但又不失對人與人互動關係的細膩思考。最後,無論這項任務是否成功,我們的心靈似乎都能跟著劇情而成長許多,讓人生的某個片刻彷彿也充滿了詩意。

孫世鐸(影評人)

在宛如劇情片的狀態,和如主角情緒起伏般奇異的節奏中,影片訴說了主角的改變,似乎是相當隱微的故事。儘管鏡頭如此貼近,我們似乎仍存在一定的距離,但透過親近友人的雙眼(而非我們的),一種真實的歷程才足以浮現。

 686 (影評人)

如何與女性「正常」聊天、交往、談戀愛進而能夠愛愛對許多男性而言簡直比解出費瑪最後定理還難,對於Enea這個28歲患有輕微自閉症的義大利青年而言,更是難上加難,但不知是否由於生理上的衝動,他只要出門見到女孩子就會上前攀談,結果想當然爾,不是沒回應就是把人家嚇跑或者引來一陣陣訕笑,而其實他只是個非常可愛的純真大男孩。

由於不忍心看他一直遭到拒絕(在某些公開場合甚至可能被誤認為性騷擾而觸法),兩個好朋友Carlo (即本片導演)與Alex 私下想釐清他的[特別需求](The Special Need),到底是想交個女朋友還是只是想要體驗性交?但這哪裡釐得清!不論是想要怎樣的異性經驗,性愛比戀愛似乎容易些(?),且在感覺上應該夠開放了的義大利,找個妓女就行了吧?結果事情沒這麼簡單,不但有觸法疑慮(義大利性交易雖不違法,但「仲介」性交易則屬違法),還得顧及性工作者(挑客人)的意願;事情搞來搞去,聽說奧地利有合法妓院,於是三人決定開車前往,來一趟性愛追求之旅,結果如何當然不能在此爆雷,但是對Enea甚至三人而言,都是一次極難忘的體驗之旅。

只看本事你以為是劇情片?請留意這是部紀錄片的事實,但可搭配海倫杭特主演之[性福療程](The Sessions)併看 ,性輔導師真是肉身菩薩來著!


試片評審團|

DSC05358  Lan (信使譯站譯者)

DSC05367 videohead (影評人)

DSC05368  劉維人(自由撰稿人)   

DSC05370  鐵道迷(信使譯站譯者)

DSC05374  孫世鐸 (影評人)          

DSC05377 徐明瀚 (Fa雜誌電影欣賞 執行主編)

DSC05372 陳沛妤(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執行主編)| 林佑運(自由撰稿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2014 CNEX 影展 的頭像
    2014 CNEX 影展

    2014 CNEX 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

    2014 CNEX 影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